《壹週刊》從創刊第一期到紙本停刊,我幾乎每一期都有看,即使在美國住的時候都會去世界書局買,稱得上是忠實粉絲。
對明星八卦我當然沒興趣,政治爆料對台灣影響巨大,但對我來說還不是最具吸引力的。不過,《壹週刊》有三大亮點是我極為喜歡的:第一,該刊有一些社會議題的報導非常深入,且堅守和積極推動進步價值,尤其是一些對於底層民眾的生活的報導,感人肺腑;第二,該刊的人物專訪精彩絕倫。董成瑜等一批寫手功力了得;第三,該刊第二本的名家專欄的水平都是一時之選,劉大任,江春男,張惠菁等等,這個陣容,不比文學刊物遜色。
壹週刊剛到台灣的時候,台灣媒體同仇敵愾,各種排擠。但是以上三大亮點,台灣所有的週刊望塵莫及,車尾燈都看不到。壹週刊能打敗台灣的同業,該檢討的是後者。
《壹週刊》並非十全十美,但是它曾經為台灣社會進步作出的貢獻,是不容置疑的。現在它停刊了,但已經成為台灣歷史的一部分。
(補充一句:《壹週刊》停刊了,《時報週刊》還活著,這是“台灣在危險中”的鮮活寫照。)